7X24小时为您服务
13540817165/028-85574026
成功案例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成功案例
钟艾杉
2019-09-03 05:31:28思晗国际点击次数:4321次


钟艾杉:参与项目—美国本科留学文书
就读学校: 成都外国语学校
申请专业: Economics
录取学校:
23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南加州大学
46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47 University of Miami+16000$奖学金/年 迈阿密大学
56 Purdue University –West Lafayette 普渡大学西拉法叶校区
考试成绩: TOEFL 104 SATI:2040
SATII: Math 800 Physics 710

 

钟爱杉同学对老师的评价:
                                                                                                 满怀憧憬 扬帆远航
两年730天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对于一个16岁的女孩来说,两年可以给她巨大的改变。两年前的七月,我怀揣着漂洋过海留学的梦想,那时我的未来是个完全的未知数,我在人生旅程的起点抱着一颗满怀憧憬的心准备踏上征程。
我的留学梦是从一次夏令营开始萌芽的。初三毕业那年我和同学一起在美国的30天经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被这个国家包容、民主、现代的文化气息深深吸引了。就像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一样,回国那天我对自己说,“我想到美国留学,读书。”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颗种子在我心中悄悄发了芽,不断成长起来。它在我心中,带着我整个人一起成长起来。它不断壮大,越来越坚韧,它的力量比我自己想象地还要大。在高一结束的夏天,在那个两年前的七月,我知道,我的梦从那时便开始了。
在教室里,我们一行有着相同理想的学生聚在了一起。最开始我们的任务是既要抓好国内的学习和高考的内容,又要开始奋战托福、SAT这样的标准化考试。一天6、7个小时的暑假班过后,紧接着是开学后的周末班。那段时间真的很辛苦。每天睡眠时间不断后延,早上还要一样起早上课;还常常因为作息时间不同和同学发生矛盾。每次半夜两三点过看到同学都在美梦了,也好想就放自己一马。但是每次又会突然想到被Dartmouth录取的周宇翔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就觉得再怎么咬咬牙也要坚持下去。
时间一长,平时在学校里作业多多少少开始有些敷衍了事,为了尽量能腾出多的时间学习托福。学校的成绩逐渐下降,每次月考前都害怕得不得了,然后挑灯夜战试图抱佛脚多考个几分也好。
于是各种问题接踵而至。被科任老师拉到B班去“教育”,班主任也头痛地与家长“交流”,同学间也传出些言论。老师们最开始言语还比较委婉,带着鼓励和教育的口气;时间一长,火气越来越大,便开始破口大骂。记得有一次小班会,班主任在讲一些班上的事,可是这十多分钟对于我来说,就可以是一个list的单词,于是我当然紧张的背着。突然一只手抓起我的单词书,刷地一下扔到了教室角落,“不高考就滚出这个班!”一时间我的世界都停了,只感到身后一双双目光烧着我的背,只觉得委屈,可委屈到哭也哭不出了。
09年11月份我参加了******次托福考试。我现在还记得我走出考场那刻的心情,差点没把我考上西天。“遇到就可以去买彩票”的双加试被我遇到了,我还能说啥?从八点到下午两点,中途十分钟的休息时间,教室里所有人在说口语时我还在做听力,然后大家都安静写作文时我开始说口语,走出考场时教室只剩两个人……杯具,只能说是一个杯具。作文交上去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天昏地暗,连自己都不认识了,然后用鼠标乱点一气,只想着赶快走出这个地方。
结果就是我把自己的成绩取消了。现在拼命回想时发现记忆都是空白的,可能当时也不认得cancel这个词了,只认得yes和no了,这还多亏了我的老师想尽一切办法把成绩“要”回来了。结论就是,我发现托福是个体力活,岂是人人都能考110的。
不过我的曲折故事还没完。10年1月我报了第二次托福考试,早上坐妈妈车上拿着本子背着口语模板,准时赶到考场,结果发现该大学人影也没有。几经询问后发现,我们走错考场了……没错,因为我的疏忽,我们走到了信息工程学院,但其实我报名在电子科大,而且两地间车程约为1个小时。我们只好回家了。辛辛苦苦背的模板、研究的机经预测、准备的作文全都成了浮云。那感觉就像走在路上突然被抢了1415块钱一样,心痛,浪费了时间浪费了金钱。
不过这次的教训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机经神马的都给我滚蛋去!!!!三月再战托福我没有看任何机经没有准备任何预测,全凭实力发挥,反而拿到了一个还算满意的分数。
后来记者采访我,问我备战托福要注意些什么?我告诉他,知识、答题技巧重要,可一颗积极、坚强的心有时甚至更重要。
托福仅仅是一个开始。SAT、SAT II渐渐地走入我的生活。现在我的书桌上还堆着各种OG、OG再版、巴郎、普林斯顿、GRE红宝书、Kaplan,每本都是厚重得可以当砖头砸人,被翻到要散架的。本来想拿到网上去卖给下一届的学生发扬一下环保精神,却发现竟然有些不舍。毕竟他们陪我熬过了那么多个日日夜夜。它们在教室里被同学好奇“围观”,——还有同学给我说过本来也想过留学,结果直接被这几本书吓退了;它们上面铅笔的痕迹被我擦了又做做了又擦;它们被我装进行李箱陪我“赴港赶考”……有时我会有种它们是因为沁满了我的汗水才会变得发黄的错觉。
除了以上备战2年的托福,SAT I,SAT II, 美国大学十分重视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光有一个优异的成绩远远不够,更要学会“包装”自己。每个人都知道留学生应该多做活动,但是怎么做活动,做哪些活动能够吸引大学的目光?在和思姐交流后,加上我在许多留学讲座了解(很多中介办的讲座真的可以多参加,虽然你不去那个中介也可以获得很多信息)的信息,我把我的活动分成了几个大类,定下了一个大体方向。
******是校内活动,主要是在学校参加的社团、比赛、演出等等。首先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办了一本校刊《insight》,这是校内活动最重要的一项。另外我在学校参加了社团,担任了排球社社长,担任班委,作为队长参加了排球联赛,作为女主角参加了英语剧演出,等等都被我归为了这一大类。
第二是工作经验,主要是在公司或其他组织的工作实习。去年7月世界排球大奖赛在成都赛区比赛,我有幸成为了FIVB官方的一名工作人员,工作是记录比赛的过程和结果在用英文同步上传到官方网站上。这一经验便是这一大类的重头戏,它也可以从侧面证明我的英语能力(美国大学明白中国有很多托福培训机构,教大家考试技巧,所以有时不太完全相信成绩,如果能从一些其他方面证明自己的英语就可以让它变得更加立体)。另外我的实习也可以尽量和专业挂钩,比如我申请的经济学,就去了中信银行实习一个月。我还在一个广告公司实习,帮助公司做了许多宣传活动,这可以说明我是一个有创新力的学生。
第三,不容置疑,是公益活动。去敬老院照顾老人、支教、募捐,一大堆公益组织如海马会、Seekers、飞扬在线……也许你会觉得很无聊很死板,但是这一类必不可少。如果你用心去做,你会发现很多和你想象中不一样的感受,这些都不定都后来成为你文书的主题。
最后我把兴趣爱好和其他的活动归为了一类。在这一类中我着重突出了我在国际交流上做的努力,比如我参加了熊猫守护使的接待家庭活动,接待了一名意大利女孩;比如我在美国一个月的夏令营等等。
后来在开始制作简历是,思姐发现我在许多活动中都担任了领导或者重要职位,于是又单独列出了一项可以说明我“领导力”的分类。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不同的活动,重要的是能突出自己的特点,上面只是我的个人例子。
总之,对于活动,我******的感想其实在于对待活动的态度。千万不要以为活动就是敷衍了事,在敬老院照一张照片就可以走了。每做一件事都应该用心去做,积极参与,他们丰富了你的经历,每一件事都可以成为一封文书的主题。否则20多篇文书,你到哪去找那么多素材?美国大学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活动,他们在乎的其实也不是活动本身,不是说你做了30个你就很优秀,而他做了20个就比你逊色。他们更在乎你在活动中学到些什么,有些什么经验和感想;而我也觉得做了这么多事我真的收获了很多。
我自己就能清楚地感受到,一些我花了很多经历做的事,比如我办了《insight》杂志,我就真的有很多故事想说。创办杂志的了两年来我学到了很多如果建立并管理好一个团队的经验,我把这些写进了PS(个人陈述,最重要的论文)。也比如我参加世界排联的实习,我的工作是和一个同事共同完成的,我学到了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这成为了我小论文的素材。相反一些我没有用心投入的活动,比如有时我只去帮了帮忙、留了影,后来我发现我写不出任何关于它的东西,这并不奇怪,因为我连它的过程都不了解,留下的只不过是一张干巴巴的照片,不能说明任何东西。
活动******不是最重要的,文书最重要,活动是给文书建立基础、提供素材。文书,是一个很让头痛的东西……刚刚接触它的时候我觉得把自己掏空了也再没有思路,完全文笔枯竭。不过写到后来慢慢找到了感觉,越来越得心应手,至于在最后形成了“文书综合症”,身边每发生一件事就强迫性地开始整理思路,思考怎么把这件事写成文书……
不过还没开始接触文书这个东西的同学不必担心,你会发现周围到处都是灵感,只是你平时想不到。我就很喜欢看电影,一天看几部,妈妈经常骂我不做正事。结果UVA的一篇论文要求写对一部作品的感想,我对电影的疯狂竟然就派上了用场!(现在我可以名正言顺的看了)还有几篇文书里我都提到了电影。不过电影只是我的例子,我周围也有很多男生爱打篮球的文书就写了篮球。
耶鲁的“why school”问题也让我想破了脑袋。字符限制只有70个,还要写的惊天地、泣鬼神,实在是难上加难。最开始我循规蹈矩的写了一篇很正统的拿给思姐,她看都没看就给我打回来了。“这么没有创意,怎么去竞争??这可是耶鲁诶!!!”于是我又想啊,想啊,到最后简直不想思考了,直接开电脑逛空间听音乐刷微博。咦?微博?新浪不是有个微小说评选?嘿!不如就把70字的回答写成微小说吧!!于是我这么做了,思姐说,这个创意真的不错!(虽然很明显我还是被耶鲁拒了,我说出来还是很有勇气的.)
总之,生活中到处都是灵感。就像有次我去参加一个讲座,已经在美国读过书的学姐回来讲到,美国人非常重视******性,所以写paper千万不能借鉴别人,一定要原创。台下有人问道:那哪里来那么多灵感?万一没有灵感了怎么办?学姐说不会的,中国教育阻碍了人的想象力,但是你真正到了美国大学的环境,你会发现自己身上充满了止不住的灵感,写都写不完。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